首页 . 校友之窗

校友之窗

环境健康事业的守望者 ——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原主任孟紫强教授

时间:2022-10-20 信息来源:山大校友会

节选自《大学堂走出的山大人——山西大学校友故事》文集


孟紫强,1939年2月生,山西省临汾人,医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补贴。主要科研和教学领域: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气体信号分子等。1961—1966年山西大学生物系学生,1978—1980年天津医学院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先后赴英国、德国、美国进行毒理学研修或合作研究。现任中国毒理学会第一届监事会监事、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山西省毒理学研究会荣誉理事长。历任山西大学环境生物毒理学研究室主任、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所长、山西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大学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历任社会兼职有中国毒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微量元素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毒理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及荣誉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委员会委员、环境医学与健康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变剂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纽约科学院外籍成员、美国国家科学技术促进会会士、国际 DNA 修复学会理事、美国生物无机化学学会会士、美国化学学会会士等,以及《环境与职业医学》《生态毒理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Prob-Biology、JSM Brain Science、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y 等多种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或顾问。他的事迹被收入国内中文《世界名人录》(中国卷)、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美国《Marquis 世界名人录》等辞书。

漫漫求学路,与祖国共成长,回归母校任教

孟紫强出生在山西临汾一个偏僻的农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广大农村贫穷的孩子提供了上学读书的机会。1955年,他初中毕业,响应国家急需建设人才的号召报考中专,被运城农业学校录取,得到农业科学知识的系统培养。1958年中专毕业后响应号召,赴我省条件艰苦的雁北地区从事土壤改良工作,直到1961年在基层单位的推荐下考上山西大学生物系(五年制)学习,使他在生命科学学术水平上有了质的提高。作为应届毕业生,他1966年5月底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研究生招生被取消。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恢复了研究生制度,他从山西省地方病研究所考上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受到医学导师的精心培养,获得了医学硕士学位,从而使他具备了在大学从教的资质。1985年,生物系祝玉珂、谢淑琦、严健汉三位教授邀请他回校一起筹建环境保护科学系(简称“环保系”)。于是,1986年3月,在祝玉珂、严健汉二位教授的帮助下,克服了工作调动的困难,他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调入山西大学,成为刚刚成立的“环保系”(现名:环境与资源学院)的一员。这样他终于回到母校,从一位优秀的科研人员转变为他一生钟爱的职业——教师之中的一员。

独具慧眼,抢占先机,率先开设毒理学课程

虽然那时环保系刚刚成立,百事待兴,但是大家一致认为,为了培养合格的环境保护专业的学生,开设环境污染与健康课程很有必要。环境毒理学就是这方面的课程。但是,当时国内还没有一所学校的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毒理学课程,想进修也没有地方。由于他是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具有医学硕士学位,所以他就自告奋勇承担了这门课程,自编讲义,并在1986年9月率先在山西大学为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环境毒理学”课堂教学和实验课。紧接着在第二年春季指导四名本科毕业生进行环境毒理学课题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Mutation Research、Environmental and Molecular Mutagenesis。从此他踏上了山西大学学科建设的高速之路。由于在环境毒理学教学和科研上抢占了先机,注定该学科成了山西大学环境科学学科的鲜明特色。

出国深造,勤奋钻研,为学科建设做贡献

为了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教育部派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于1989年赴英国牛津大学研修毒理学一年,又于1995年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院研修环境毒理学半年。他还受到德国文化交流中心的资助,于1991—1992年在德国汉堡大学环境与职业毒理学研究室合作研究10个月。此外,他还先后赴法国、意大利、芬兰、比利时、加拿大、日本等国进行短期学术交流,学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在环境污染与健康科研领域,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他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90余篇被SCI收录,获教育部和山西省科技进步奖1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他作为我校环境科学学科首席专家,以环境毒理学为主攻方向,该学科在1994年获得硕士点,4 年后获得博士点,5年后获得博士后流动站,再过了2年又申请到一级学科硕士点,现在一级学科博士点指日可待。每隔4年左右学科建设就有一个新的提升,作为首席专家的他在科研的路上每时每刻都不敢松懈,其中的艰辛和困苦,难以言表。以博士点申请为例,那一年(1998)环境科学博士点全国只有4个名额,而申请的大学就有36所,最后只有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和山西大学获准,而很多名牌大学都名落孙山。其竞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厚积薄发,著书立说,打造国家级规划教材

20世纪60年代,在山西大学求学为孟紫强的生物学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20 世纪50年代在农业学校和70年代攻读医学研究生等学习和科研经历,在农学、医学、生物学等方面为他的综合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世纪80年代,他回到母校——山西大学所承担的“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两门课程均为多学科交叉的新型边缘学科。从1986和1987年,他先后开设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课程且自编讲义起,经过14年的积淀,在2000年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环境毒理学专著,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随后,在2003年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毒理学基础》,到2010、2018年先后主编修订了第二版、第三版。

在生态毒理学方面,经过19年的积淀,孟紫强于2006年主编《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继之,2009年主编国内第一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态毒理学》,2019年主编修订新的生态毒理学教材。

在专著方面,他将自己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总结成书:《现代环境毒理学》《大骨节病》《二氧化硫生物学》《沙尘暴医学与毒理学》《环境毒物史》《二氧化硫信号分子研究》《沙尘天气与健康》,参编《大气污染与健康》《世界毒物全史》《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Arsenic in the Environment,Part 2、Gasotransmitters,以及《旅德追忆》《生活方式与健康》等。

退而不休,淡泊名利,科研教学再启航

2006年,他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之后,他没有计较名分和绩效工资,对修业未满的15名硕士研究生和6位博士研究生继续进行指导,直至他们全部毕业并获得学位。退休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当时我校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只有2 项,其中 1项就是他退休后主持完成的。2015年,国家领导人对这项研究成果做了批示,指示卫计委跟踪研究,为此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专门召开专家会议进行落实。退休以后,他还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各1项。他至今共编著出版了22部著作,而16部是在退休后写作出版的。退休12年,他发表科研论文125篇,平均每年发表论文十余篇。至今共发表90余篇 SCI 收录的英文论文,其中50余篇是在他退休后发表的。

在教学方面,虽然退休后走下了三尺讲台,但是他走上了全国的大讲台。2017年8 月,他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教学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著名大学的60多名教师进行讲课培训和教学交流。

为了使更多的年轻人学习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课程,他响应教育部关于大学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号召,2018年制作了我校第一部慕课,也是国内第一部“环境毒理学”慕课。2019年,又组织制作了国内第一部“生态毒理学”慕课,现已分别在中国大学 MOOC(爱课程)开课7期和5期。

他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学科发展是无限的,山西大学的发展是无限的,山西大学的学科建设也是无限的!他希望能够将他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山西大学的学科建设中,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的环境健康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