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之窗

校友之窗

留的浩气在人间——忆武林奇人陈盛甫教授

时间:2022-04-12 信息来源:校友办 作者:陈小兵 毛明春

节选自《大学堂走出的山大人——山西大学校友故事》文集


陈盛甫(1902——1996),1951年山西大学体育系的创建者之一。他在体育系工作了近50年,桃李满天下。他的爱国情怀,他的教育思想,他的教学艺术,他的精湛技艺像一部传奇故事,至今仍流传在山西各地的学校里、教案中、操场上。


坎坷经历

陈盛甫出生在山东武城,年幼多病,6岁起跟随祖父习练八段锦,后拜鞠朝栋、杨明斋、赵宝成、张克勤等武术名家为师,练就了一身武艺。1926年上海东亚体专毕业后到青岛铁路中学任教,带领的青岛铁中篮球队曾获全国亚军,并有三名队员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奥运会。作为山东省武术队教练带队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武术擂台大会,队友陈济生获得全国冠军。1937年,他投笔从戎参加了敌后抗日工作,先后任莒县、恩县县长等职。担任山东省政府视察员,组织当地武装进行抗日,在一次殊死战斗中,他被俘押往抚顺煤矿做劳工,凭借一身武艺成功逃脱,并将被俘经历写成一本回忆录。(《痛定思》,现存山大图书馆)山东省主席沈鸿烈题写了序言,并称陈盛甫为抗日英雄。抗战胜利,他担任济南女子师范体育兼语文老师,1949年调到山西创建山西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并任杏花岭体育场场长。1951年创办山西大学体育科,任副主任。他还创建了山西武术研究会,为山西武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959年全国第一届运动会,他担任武术竞赛裁判长,为毛泽东主席作讲解,他常对人说,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上善若水

1977年恢复高考,体育系招收了5名武术特长生。第一节课就是陈老师上的。陈老师走到场地中间,凝神聚气,两目圆睁露出精光,一套初级长拳让大家都看呆了。陈老师的长拳,周身柔弱无骨,劲力像蛇一样传动,腰身异常灵活,犹如波浪鼓荡,手眼身法步工整协调,真是美的享受。陈老师对我们说,打拳要柔和,中国的武术文化尚中、尚柔、外柔内刚,老子说上善若水,这个柔看似简单却很不容易,需要很深的理解和苦练,只有周身内外一体才能体会到柔,做人也是一个道理,对待同学、朋友、家人要温柔要和气,柔和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可以平气血、强体质,是修身之道啊!这第一节课太有意义了,令我们终生难忘。

陈盛甫2.jpeg


三人行必有我师

1986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在太原举行,陈老师任裁判长。清晨陈老师看运动员们练习,发现有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在练剑,而且有些组合动作很流畅很优美。他就仔细地欣赏起来,待小女孩练完收式,陈老师对小姑娘说,你可以教教我你的剑术套路里的几个动作吗?小姑娘看着老爷爷,有些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她的教练跑过来说道,不可,不可,您是知名的武术大家,怎么能让她教您啊。陈老师笑着说道,“小孩子动作无拘无束,身体柔软协调,我们是比不上的,老子说:‘要柔弱婴儿啊,我们正是要练到孩童这般柔和流畅才是啊。’”教练恍然有悟:“噢,是这样啊,看来教学相长,我应该在孩子们身上发现和挖掘他们的天性,训练也要顺着天性而为才是。”陈老师说:“所以我才想跟她学习一下,体会一下孩童的柔和轻灵,你看这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说起陈老师虚心好学,就得提一提他求学鞭杆的事。鞭杆是陈老师最爱的武术项目,一根鞭杆从不离身。鞭杆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1950年春的一个早晨,陈老师走到一片树林,见一位老者正在树林里练短棍,他动作独特,很有功夫,发现有人看立刻停止了练习,陈老师快走几步到了他跟前说,老先生很有功夫,练的是什么拳?他说,我什么也不会,只是瞎活动,说着回头就走了。几经询问得知,他是五台张含之,是鞭杆专家。他功夫好,鞭杆技法丰富多彩。但他脾气古怪不教人,想找他学的人都被拒绝了。有找他比武较艺的都被他用鞭杆制服了。陈老师想,既是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应该把它挖掘出来。了解了张含之住处,就径直拜访老先生。张含之见了陈老师很冷淡,陈老师诚恳求教,希望老先生收下自己这个徒弟。他说,你若真心想学,得答应我的几个要求。一是不要让别人知道我教你,二是不要让人看见你练习鞭杆,三是更不能教别人。陈老师表示能遵守。这样张含之收下了这个弟子,开始教陈老师鞭杆了。此后,每日上午10点至12点,风雨无阻练习鞭杆。陈老师用了约半年功夫学会了“驼骡鞭”的全部内容,又经过长时间苦练,达到了动作准确熟练、劲力协调有力,受到了张老师的赞许。张含之是旧社会过来的老一辈武术家,对功夫技艺非常保守,对陈老师说:“你要独自刻苦练习,好好掌握,千万不要露出来以免遭殃,这套鞭杆招招实用,你可细心钻研,必要时可用以防身制敌。”陈老师遵照张含之的嘱咐,每日闭门苦练,深钻了三年。1953年在内蒙呼和浩特召开华北运动会,会上指定要武术评判员表演,当时的裁判员都是老武术家,都有各自独到的功夫,陈盛甫在鞭杆上下的功夫最大,表演吧,怕受张老师的指责,表演其他项目,又担心技不如人,经过权衡利弊轻重,最后决定表演鞭杆使之公开,为的是广泛传播这武林瑰宝,让更多的民众身体健康,回去后再向张含之老师好好做解释。于是陈老师在大会上坚定地选择了表演鞭杆,这一表演一鸣惊人,大家都没有见过这一根短棍竞如此精彩,内容如此丰富!它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许多评判员、教练员、运动员都围着陈老师询问并请求学习。回到太原,他将想法和实情都对张老师讲了,张老师开始很生气,急得跺脚,陈老师真诚地表示,鞭杆是武术瑰宝,应该让更多的人学练,造福社会,来的人肯定都是虚心求教的,我不怕麻烦,我来接待他们没有问题,您放心吧。在陈老师的多次说服下,张含之最终也想明白了这是件大好事,就高兴地允许他传授鞭杆技艺了。后来陈老师在继承传统套路基础上加以创新,编写成鞭杆一书,并录像正式出版,陈老师被武术界誉为山西鞭杆的传人。


知行合一

1982年陈老师招了两个武术研究生,当时全国也就有十几个武术研究生。陈老师非常高兴,决心将毕生所学传授下去,同时制定了系统又细致的培养方案。陈老师鼓励他们,要身在山大,胸怀世界,做到博学而精修、做到知行合一,对所研究的内容一定要有认知和体会,不能只是查阅文献,而是要躬身实践,体验武术中的核心修身功法进行刻苦的训练。陈老师还带着研究生亲身实践,当时他已经是80岁的高龄,每天早晨5:30分准时在体育馆门前练习,内容有导引、吐纳、太极拳、形意拳、鞭杆等等。要求研究生对技术要领要做到准确、自然、熟练到自动化,更进一步要求内外合一,既细心体认身体内在的感应和变化,并将其一一记录,记录心得,每周要交周记和根据周记进行一次深入的技术和理论研讨。

陈老师一生奉行知行合一,从不盲目夸大某种方法和理论的效益,也不否定某种看似简单方法的作用,他希望学生不仅要理论上通,技术上更是要精。其研究生毛明春刚毕业留校时正赶上准备参加全国太极拳比赛,陈老师亲自指导,每天要训练四次,仅太极拳套路就要练习20遍。陈老师经常说:“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要取得好成绩就要恒下苦功。”毛明春演练的太极拳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之后代表国家到瑞士、日本、美国、巴西、韩国、亚美尼亚等国进行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受到高度的赞扬。

陈盛甫老师阅历丰富,兴趣广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每天四点半起床,练一小时内功,五点半出门习练武术套路,六点半开始教授弟子,从未间断。在陈老师95岁高龄时,毛明春协助陈老师在北京出版了鞭杆、导引养生功的视频录制,成为我国武术界珍贵的资料。

陈老师一生从事体育教育,总结出了:正、诚、爱、知、启、耐、严、实、公、活十字教师要诀,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他精通中国传统养生保健功、长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鞭杆等,出版多部武术著作。他曾任全国体总委员、全国武协委员、国家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科学学会委员、山西省体委委员、体总山西省分会副主席、山西省武协主席等多个职务;获全国健康老人、中国国际武术节武术贡献奖、全国普通高校优秀老体育教师、“中国十大武术名教授”等荣誉。

陈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的一生给山西大学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