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1 信息来源:山大校友会
节选自《大学堂走出的山大人——山西大学校友故事》文集
宋宇飞,博士生导师,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至2002年在山西大学完成本、硕、博连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入选北京科技新星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第一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入选第一届教育部青年项目奖励计划,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获得“侯德榜化工技术创新奖”和“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奖”;入选中组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排名)。目前担任《科学通报》和J. Energy. Chem杂志编委。
1993年,怀揣着对大学的无限憧憬与美好梦想,宋宇飞考入山西大学化学系,开始了长达九年的求学生涯。来到大学的他,倍加珍惜时间。每天早起锻炼身体、学习英语,上午聆听各位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下午的实验课很好地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晚上则是上晚自习。他一头扎进化学里,日子在如饥似渴的学习中一天天度过,非常充实,成绩一直排名全年级第一,因此,多次荣获“国家一等奖学金”和“省三好学生”等荣誉。
1997年,宋宇飞被免试推荐,成为分子科学研究所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生物无机化学家杨频先生。本科期间,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在杨先生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关怀下,硕士研究生前两年的学习让他积累了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大量的实验工作提升了他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同时他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第一篇中文和英文文章于1999年先后发表,同年,他获得硕、博连读的机会,成为山西大学自主招收的第一届化学类博士生。
1999年6月,受“台湾奖励大陆来台研究生奖学金”的资助,宋宇飞作为山西省第一批研究生赴中国台湾进行交流,在台湾东海大学师从著名的抗癌药物专家佘亮教授。当时大陆的相关科学研究还处在追赶时期,台湾有些学科发展相对早一些。近半年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他从未有丝毫懈怠,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合成药物、分析数据、整理进展。这次交流不仅对他的博士论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他后来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也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半年后,他一回到分子科学研究所就立刻开展了多肽类抗癌药物的研究工作,一篇篇学术论文相继在国内外学术刊物见刊,整个博士学习期间共发表了12篇学术论文。山西大学本、硕、博的九年时光,是他终生难忘的岁月!
2002年8月,受荷兰皇家化学会的资助,宋宇飞加入荷兰莱顿大学化学系,师从世界著名的无机化学家Prof. Jan Reedijk教授开展博士后研究。在荷兰的前半年,文化差异和崭新的课题对他来说都是挑战。博士后的生活丝毫没有变得轻松,他每天都是早早赶到实验室,准备一天的实验工作,晚上到家继续整理研究进展。在持续的努力和积累下、在导师的关心和支持下,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在2002—2004年的博士后学习期间,他共发表13篇SCI研究论文。
2004年8月,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受德国马普基金会的资助,宋宇飞来到德国马普生物无机所,师从国际著名的生物无机化学家Prof. Karl Wieghardt教授开展研究,在一年多高强度的训练过程中,围绕高价铁的合成与表征等研究,共发表2篇学术论文。2005年8月,宋宇飞加入了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化学系,跟随著名无机化学家Prof. Leroy Cronin 教授开展多酸化学研究。在2005—2008年的工作中,通过自身努力,伴随着Cronin教授课题组的发展,他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以第一作者和合作者身份共发表了18篇SCI论文,协助指导了8名博士生和6名硕士生。在国外开展博士后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加深了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国际同行的研究合作,为他今后开展国际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9月,宋宇飞正式被引进到北京化工大学。他爱岗敬业、学风严谨、勇于创新,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多年来,他瞄准多酸化学发展的国际前沿,坚持“功能导向的多酸分子组装和先进材料”这一研究方向,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他发展了多酸共价修饰的研究策略和修饰方法, 提出了采用“冷喷雾质谱技术”与“单晶技术”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多酸这一类复杂分子组装的表征问题,对促进多酸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相关研究工作在Nature. Protocol 、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等高水平国际刊物上发表,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宋宇飞以基础研究为创新源、以行业产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紧密合作,将所设计和创制的多酸插层结构催化剂应用于醋酸甘油酯的工业化生产过程,解决了采用硫酸催化剂存在的设备腐蚀、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了合成反应的连续化。研究成果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作为北京化工大学无机化学和应用化学学科的带头人之一,宋宇飞不仅承担了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的工作,而且非常重视本科生的培养。他认为大学应该把最好的师资用于本科人才培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引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书不仅仅是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能力。他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耐心指导培养本科生,获得学生的高度评价。他所指导和培养的本科生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在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所继续深造。在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今已有50余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多名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被选送到欧美知名高校和研究所接受国际化教育。
回首过往,与山西大学结缘,为他走上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感恩导师们一路走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登崇俊良,求真至善,感恩山西大学的校训指引他勇敢攀登科技高峰、不断追求真理和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