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处 编辑:王治民 蓝匀
告别绝对贫困,千年梦想今朝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的进军号令。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山西大学责无旁贷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近日,山西大学消费帮扶促增收项目被推选为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并由教育部新闻办发布。
早在 2015 年,山西大学就在全省首创提出并实施“消费帮扶”的扶贫模式,通过购买困难群众农副产品,帮助村民把农副产品变现,引导鼓励村民通过劳动脱贫致富。山西大学不断推进完善消费帮扶工作,在2018年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消费帮扶模式”。近年来,山西大学消费帮扶工作持续推进推新,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山西大学的校园里时常可以见到一辆辆拉着土豆、小米、莜面、藜麦‧‧‧‧‧‧的车辆进入校园,车辆或将满满当当的物资送进食堂,或作为福利分发给教职工。这些农产品都来自山西大学对口帮扶的静乐县。
静乐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位于吕梁山片区集中贫困地区,行政区划上属于山西省忻州市,是1986年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2018年确定的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山西大学自2010年起定点帮扶静乐县丰润镇,2015年以来包村帮扶静乐县丰润镇西里上村和庆鲁村,两个村共有贫困户77户,贫困人口248人。2017年山西省教育厅实施“十所高校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工作,确定山西大学对口帮扶静乐县教育扶贫工作。西里上村地处丰润镇以西13公里处,国土面积6429亩,耕地面积2558亩,退耕还林1197亩。全村共97户25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77人,2017年已实现整村脱贫。庆鲁村地处丰润镇以南4公里处,国土面积6486亩,耕地面积3800亩。全村共156户4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71人,2016年已实现整村脱贫。两个村都属于丘陵山地,耕地全部为沟坡梁地,都是以农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豆类、马铃薯等,西里上村以核桃种植著称。在山西大学帮扶前,两个村除了农业以外没有任何副业,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
静乐县的农民,祖祖辈辈种植土豆已有上百年历史,每年仲夏时节,山梁上漫山遍野开满了白色的土豆花,土豆花开,承载着当地村民增收的期盼,土豆不仅是当地人一年的蔬菜和主食,也是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土豆4月种10月收,比一般土豆种植期长,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口感更好,在山西省内小有名气。可是,就是这大山深处的优质土豆,因为生长条件、地理条件限制了它的销售,卖不出去就自己一袋一袋背回家,甚至烂在地里,土豆销售成为横在村民们面前的一道难关。
西里上村张四孩回忆:“以往只能等小贩上山收,还得靠毛驴车一趟趟给小贩送去,价格低至二三角钱,没办法,卖了也比烂在地里强。”
消费帮扶,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菜篮子”,一头连着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山西大学在了解到扶贫点土豆、小米等农作物无公害、原生态、质量好,但贫困群众苦于没有销路、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后。提出了发挥学校师生员工人数多、消费大的优势,包销两个包扶村所有农产品,通过消费村民的农产品增加村民收入的要求。当年就为两个包扶村销售了30余万斤土豆。以后每年形成惯例,平均每年帮助贫困村民销售约41万元农产品,每年户均增收6000元左右。几年间,山西大学不断扩大购销品类和购销范围,受益群众惠及全镇乃至全县其他村镇。
实施这一办法后,张四孩每年种植的6亩年产至少20000斤的土豆再也不愁销路了,学校每年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定时派车拉走,把现金交在他的手中。
张四孩只是受帮扶村民的一个缩影。
在帮扶工作中,驻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了解贫困户收成情况和销售意愿,深入静乐和太原农产品销售市场调研,了解农产品销售行情和价格,汇总形成收购方案上报学校。学校组织工会、人力资源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结合学校食堂和教职工实际情况,商讨研究收购方案。工作队员根据收购方案,与村两委对接,由村两委集中收购,加工分装,并负责运输至学校各单位,学校与村委集中结算钱款,工作队员则全程监督,严格把控质量,督促村两委及时与村民结算钱款,保证村民切实收益。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消费帮扶模式——即学校统一采购模式。这一模式受到静乐县委县政府肯定,2018年12月份静乐县委下乡办发文肯定山西大学的做法:“鼓励大家学习借鉴山西大学在我县丰润镇开展的消费帮扶模式,联系单位职工及亲戚朋友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略高于市场价格购买贫困户的绿色农副产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
在学校和驻村下乡扶贫干部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工作同时,学校各结对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责任人也积极加入消费帮扶的大军中来。山西大学实行校内二级单位包户,各中层干部包人的结对帮扶模式。西里上村和庆鲁村共有贫困人口77户243人,每户都有结对帮扶单位,每人都有结对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单位主动出击,走访各自结对帮扶贫困户,宣讲政策,捐钱捐物,同时查看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核桃、黑豆、土鸡蛋等零散农副产品信息,了解贫困户出售意愿,现场组织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主动认购零散农副产品,现场清点钱款,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劳动生产,以劳动赢得价值和尊严。结对帮扶单位的行为,受到贫困群众一致好评,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结对帮扶关系更加紧密。贫困户时常感叹:“山西大学对我们真是好的不能了”。2018年以来山西大学各结对帮扶单位累计认购包扶村黑豆、核桃、黑小米等农特产品,消费总额达15万元。
山西大学驻村下乡扶贫干部积极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自身实际和村情特色,积极开展行动,探索消费帮扶新模式。工作队员坚持五天四夜,吃住在村,随时走访贫困户,了解各户各类农副土特产品状况,之后将贫困户各类产品信息和价格发布在微信朋友圈和各类微信群中,及时收集汇总朋友们的采购意愿。扶贫干部汇总相关信息后,驾驶各自私家车到农户家中采购产品,并自费定制包装,分类装好,利用周末回城的机会,用各自私家车免费为购买者送货上门,结算后将货款亲自送到村民家中。扶贫干部利用一切机会推销贫困户农产品,他们提前将各户农副产品信息统计汇总,每当包扶村有结对慰问或旅游考察活动时,就利用机会推销农副产品,想方设法带他们走进农贫困户家中,介绍推销贫困户生产的各类农副产品推动消费。2018年以来,扶贫队员代购促销包扶村各类农副产品金额近20万元。
消费帮扶的模式提升了贫困户生产劳动积极性,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通过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学校食堂定购”“职工福利团购”“驻村干部代购”“结对单位认购”等消费帮扶模式。这一消费帮扶工作经验先后被省市县和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征集为驻村帮扶典型案例。2018 年 9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的 37 号文件,专门将山西大学消费帮扶工作经验以“帮扶单位助销”标题确定为全省消费帮扶工作措施。2020 年 8月,山西大学成为“全国高校消费扶贫联盟”首批 16 所成员单位之一,将消费帮扶这一工作模式推广到全国高校教育系统。
从2016年起,为促进扶贫点农民增收,学校提出架起“校农合作”桥梁,走出“消费帮扶”新路,批量采购包扶村的农产品。经过近五年的发展,采购品种从土豆、小米,拓展到其他多种农产品;采购地区从扶贫点拓展到省内外多个贫困地区,包括湖北省、甘肃省;采购模式从“学校食堂单一采购”,拓展为“学校食堂定购”“职工福利团购”“驻村干部代购”“结对单位认购”等“四购”消费帮扶帮扶模式。通过职工福利方式共消费小米、藜麦、土豆、核桃等农产30万余斤,帮扶范围覆盖静乐县6个乡镇近700余人,农户累计增收71万余元。截至2021年12月,我校累计助销帮扶村农产品140余万斤,村民增收近310多万。学校将继续拓宽消费模式、增加采购品种,扩大采购地区,搭建消费平台,畅通销售渠道,持续深入推进消费帮扶。
除广受好评的消费帮扶之外,经过多年的实践,山西大学总结出一套扶贫工作经验做法,组织并实施了“教育结对助提高”“爱心支教添活力”“科技协作促产业”“贫困助学暖民心”“文化下乡鼓士气”“消费帮扶促增收”“医疗服务解民困”“创新模式助营销”等教育扶贫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打造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近日,山西大学与静乐县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双方在脱贫攻坚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将开启合作的新篇章。山西大学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育、科技、经济、消费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推进乡村振兴之路上贡献山大智慧和山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