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大往事

山大往事

1953年的院系调整

时间:2022-03-03 信息来源:《山大往事》 作者:行龙

节选自商务印书馆出版行龙教授著《山大往事》

1953年全国范围内的院系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高等教育除旧布新的大手笔。接管整顿、健全组织、改造发展、扩充院系、增聘教师、改进课程、改造思想环环相扣,高等教育逐步向新民主主义道路前进的目标,在短短几年内得以实现。本着“扶助其旧,相当发展”的方针,先天不足、基础薄弱的山西大学也得到了时代的洗礼和新的发展,一所历经半个世纪风雨的旧式大学沐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阳光雨露,以新的姿态出现在黄土高原。

院系调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就山西大学而言,它又是在接管整顿、改造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的。1949年6月初,当本校自北平迁返太原复课之时,全校文、法、工三个学院教职工仅192人(其中教师仅74人),在校学生355人;至1953年院系调整前,教职工增至1078人,在校学生则达2185人。除原有的文、法、工三院外,理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均成型挂牌,山西大学已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包括文、法(财经)、理、工、农、医多学科的新型社会主义综合大学。

文学院。文学院原设历史、外文、教育3系。1949年9月,文学院改称师范学院,历史系改为文史地系。1952年7月,根据教育部院系调整指示,本校理学院并入师范学院,设数学、化学、生物、中文、外语、历史、教育系及中文、史地、数学、理化、生物、体育科,计7系6科,此为院系调整后师范学院(校本部)之基础。

法学院。1949年6月,山西大学法学院改为财经学院,原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院设经济、工商管理、会计3系。1951年8月,本校将接收自铭贤学院的工商管理系并入财经大学。1953年8月,奉教育部指示,财经学院并入中国人民大学。

理学院。1949年10月,根据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指示,原中国大学理学院(行按:北平解放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改为北师大理学院二部)自北京迁来改为山西大学理学院,下设数学、化学、生物3系,以太谷铭贤学院及农场旧址为院址。1952年7月,奉命并入山西大学师范学院。

图片 55.png

山西大学财经学院教职员工学生合影(1953年)

图片 56.png

山西大学工学院化工系全体师生欢送毕业同学合影(1953年)

图片 57.png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外语系合影(1953年)

工学院。1949年6月,工学院有土木工程、机电工程两系。9月,增设化学工程、矿冶工程两系。次年6月,又将矿冶工程系扩充为采矿工程、冶金工程两系。1951年8月,铭贤学院机械工程、纺织工程两系并入工学院,机电系分为机械工程、电机工程两系。1952年7月,奉教育部院系调整第一次指示,冶金系并入新成立的北京钢铁学院,纺织系、采矿系并入西北工学院。1953年独立建院。

        农学院。1949年7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与太原市军管会批准山西大学成立农学院,以太谷铭贤学院校址及农场为院址,10月,山西省政府又将太谷桃树岩及清源仁义村两果树试验园圃及其财产拨给农学院。1950年5月,山西大学呈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山西大学农学院。9月,山西省委决定单独成立农学院,山西大学奉命移交铭贤学院校址及农场。

图片 58.png

邓初民校长与部分教师在一起

图片 59.png

1953年院系调整函

医学院。1949年6月,本校仅设医学专修科,附设实习医院和护士学校。7月,太原市军管会决定将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并入山西大学医学院。8月,再将长治和平医专(行按:原1948年成立的晋冀鲁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学专科学院)、山西省高级助产学校(行按:原1943年8月在吉县克难坡成立的山西女子医学院)并入山西大学。1950年8月,医学院改归中央卫生部领导,行政建制仍隶属山西大学。1953年独立建院。

1953年5月,政务院批准实行《关于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本着“着重改组旧的庞杂的大学,加强和增设工业高等学校,并适当增设高等师范学校,对政法、财经各院系采取适当集中,大力调整及加强培养与改造师资的办法,为今后发展准备条件”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5月29日,山西大学接中央人民政府高教部、教育部公函指示,工学院、师范学院分别独立建院,财经学院并入中国人民大学。工学院独立后定名“太原工学院”,师范学院独立后定名为“山西师范学院”。至此,山西大学的院系调整宣告结束,原山西大学建制自1954年1月15日正式撤销。

图片 60.png

山西师范学院校门

1953年8月,财经学院迁京并入中国人民大学。1954年秋,师范学院迁址太原市南郊坞城路。1958年夏,工学院迁址太原市汾河西迎泽西大街。侯家巷老校园又怀抱上一所太原师范学校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1953年院系调整的得失固且不论,将山西大学称之为三晋高等教育的“母机”则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