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3 信息来源:《山大往事》 作者:行龙
节选自商务印书馆出版行龙教授著《山大往事》
山西大学自1902年建校一直到1954年暑期为止,校址一直在侯家巷(今太原师范专科学校)。世纪变迁,物换星移。当年老校园多数建筑虽已不复存在,然寻根溯流,征诸文献,仍可窥见布局精巧、设计独到的老校园风貌。
1902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山西大学堂,最早的临时校址在文瀛湖南的乡试贡院,即今太原市文瀛公园内。这就是巡抚岑春煊在《设立晋省大学堂谨拟暂行试办章程》中所说的“拟先借贡院略加修葺,即于四月初一日(阳历5月8日)开办”。
6月7日《中西大学堂改为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合同》二十三条签订后,岑春煊即将当时太原城内最好的建筑物——皇华馆学台衙门拨给西斋总办李提摩太,作为西斋临时校舍。大学堂中最年轻的西斋化学教师新常富(瑞典人)将此称作“皇家花园”,并以极富诗画色彩的笔调写道:
不管人们对我们这个简陋的教育中心说些什么,不过有一件东西正是我们可以吹嘘的: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具审美趣味的大学建筑物。每当太阳慢慢下落并透过那垂柳映照过来时,那建筑设计巧妙的美感,那和谐撩人的色彩就显现出来;那浑圆的屋顶、那别具风格的门廊就显露出它的光彩。傍晚,在我离开校园之前,有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默默痴情地让那目光溜过那迷人的斑斓色彩画面。
1903年春季,根据《二十三条》第八条规定,大学堂“会请巡抚勘明地段”,以洋元四万之数购得侯家巷民地200余亩,由西斋总教习敦崇礼负责动工兴建校舍。春华秋实,经过一年半左右时间的紧张施工,1904年仲秋新校舍主要建筑竣工落成,中西两斋同时迁入。直至1911年辛亥太原起义前,“大学一堂,建筑完备,已无遗憾”。
侯家巷校园是中西建筑完美结合的整体。两层砖制拱形大门坐北朝南,大门外对面是按中国传统建造的照壁,照壁后东西两侧是典雅的牌坊,一座牌坊上书写“登崇俊良”,另一座牌坊上书写“尊广道艺”(行按:以笔者之见,这就是山西大学最初的校训)。跨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草木花香的花园,接着就是那座有名的大礼堂。据载,大礼堂为山西省第一座无梁无柱的建筑物,由西斋教习瑞典人新常富亲自设计,其宽大程度足可容纳彼此隔离的单个座位300个。1912年9月19日,孙中山北上山西曾在大礼堂做《谋建设须扫除旧思想》的讲演。1937年9月20日,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在此召开成立大会,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共代表应邀出席,周恩来还在此做了重要讲话。
山西大学堂主楼
孙中山在山西大学演讲
山西大学堂图书馆
山西大学堂礼堂外景
山西大学堂一角
大礼堂的后面是校图书馆。图书馆房顶中部设有钟塔。馆内既有国内新近出版的最好的教学
参考书和西方文学精品丛书,又有李提摩太赠送的大量西文书籍及中英文杂志。就馆藏而言,
山西大学堂图书馆的藏书可谓国内上乘。另外,图书馆又是平时教习讲演的场所,每逢讲演时间,据云都有一位鼓手击鼓以招来听讲者。暮鼓晨钟,书声琅琅,不禁使人浮想联翩。略
校园的西北角坐落着一座古朴的大成殿(文庙),殿内设孔子牌位,红砖黄瓦,典型中式。殿前有高台,可容500人同时行跪拜礼。据云,清末每逢初一、十五,全校教习、学生仍要齐集大成殿礼奠至圣先师。校园的东北角则集中了西斋教习宿舍,一律为西式建筑,校长住房也在其中。西斋教习宿舍前部为法律、文学、生理、数学诸科大而明亮的教室以及物理、化学、工程、绘图实验室、阅读室、博物馆、体育馆、会客室等建筑。
校园的东南、西南两角分别是校役的宿舍,大成殿以西的大片中式瓦房,则是中斋教员的宿舍区,再往西也是20排的中式瓦房,这就是两斋学生的宿舍区,每排12间,共计240间。学生宿舍的两端分别设有厨房。
这就是清末山西大学堂的最初风貌。
民国以后,随着招生数量的扩大和工科的发展,1917年修建工科大楼,同时拆掉了大门牌坊和花园,仅留照壁,照壁以南则变为操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成殿逐渐被拆除。1953年院系调整,师范学院和理学院迁往坞城路,后工学院迁至河西新校址,大学堂原校址被太原师范学院占用。“文革”后,太原师范学校他迁,原校址又被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占用(今归太原师范学院)。1998年,太原师专整修校园,又将有名的大礼堂拆除,甚为憾事。
有幸的是,1917年修建的工科大楼至今尚存,并被列为山西省省级文物加以保护。
岁月流逝,沧桑百年。太原市侯家巷山西大学堂老校址依旧可寻,阳光下它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