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大往事

山大往事

邓初民:1949年后首任校长

时间:2022-03-03 信息来源:《山大往事》 作者:行龙

节选自商务印书馆出版行龙教授著《山大往事

1949年后第一任国立山西大学校长是著名社会科学家邓初民先生。

话说1948年初,老校长徐士瑚因患斑疹伤寒已有辞职之意。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庄严进驻北平城,22日,北平市文教接管委员会即派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张宗麟等正式进校接管。5月中旬,山西大学迁平师生陆续返回太原。6月22日,军管会批准徐士瑚辞去校长职务,随即成立以张克昌教授为主任的校务委员会。9月8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委任“邓初民为国立山西大学校长”。校教授会、讲师会、职工会、学生会当即联名致电邓校长以示欢迎,山西省委、省政府亦驰电表示祝贺,身在北平的邓校长遂复电校务委员会:“初民菲材,忝长山西大学,渥承欢迎,无任惶悚。一俟公毕,当即来校。”

图片 50.png图片 49.png

邓初民

图片 51.png

邓初民题词

邓校长复电中所称公事,实为此时他正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委员,参加新政协会议筹备工作。不料,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尚未开完,邓校长便因病离会治疗,直到1952年4月身体状况好转后才来并到任。

邓初民先生既是一位能干的政治家,又是一位严谨的文化人。在京治疗期间,他心系山大,运筹帷幄,为山西大学这所老校在新时期的发展殚精竭虑地努力工作。华北人民政府的任命令即已下达,邓校长就对学校的发展擘画在胸。据1949年9月15日《光明日报》载:为了发展山西大学,邓校长提出一个迫切的希望,希望能有思想前进、学识优良的专家、名教授参加到山西大学各院系来,山西大学竭诚欢迎文化界先进人士共同来参加这份文化建设工作。谈到今后山西大学的方针,邓校长说,任何文教事业都是离不开实际需要的,晋察绥蒙,尤其是山西全境煤铁储量丰富,为我国仅次于东北之重工业基地,为配合生产建设,为利用自然条件,山西大学今后发展重点应放在工农医学院方面,尤其是工学院。当然,山西大学对文、法、财政等系也应极为重视。事实正是如此,邓校长在京期间,拖着病体申请经费,争取设备,尤其是努力为山西大学聘请知名学者,可谓事必躬亲。李蓼源在《民主战士邓初民在太原革命活动片段》(载《山西文史资料》第20辑)中提到,为求一位化工教授,主管部门有而不放,邓校长拖病面求何长工部长,硬是将这位教授聘来山大。有位湖北籍教授,因生活待遇问题,虽接聘书,仍犹豫不决,邓校长亲自去做工作,并以历史上楚材晋用的事实去说服鼓励,该教授深为感动,欣然拿上聘书到校报到。对前任徐士瑚校长,邓校长亦执礼甚恭,他曾答应特聘徐士瑚为山大文学院教授,月薪1200斤小米,折成钞票,从教育部发放山大在京眷属生活费机构径直领取(事见《徐士瑚著译续集》第197页)。在邓校长的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百余名知名教授纷纷应聘山大,添补了一些新兴学科的师资队伍,为日后山大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师资力量。

图片 52.png

邓初民校长与师生合影

1952年4月,邓初民校长在“身体好一点的时候”正式来并就任校长,他对这所老校在新时期的发展充满信心,主持校务工作真是做到了呕心沥血。在校期间,除了繁忙的社会兼职外,他总是积极参加校务会议,听取院系汇报,提出建设性意见,甚至在百忙中听过梁园东、江昭原等十几位先生的课。对此,邓校长的认识颇为朴实,那就是他常说的:“听课主要是学习,但也是校长的本职工作。”怀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极大热情,面对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邓校长经常以政治家和教育家的风采为师生做报告,他讲国际、国内形势,知识分子改造,也讲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他那魁梧的身影,赤红的面庞,飘逸的银发,安详的态度,笃实的学者风采,给一代山大人留下永远难忘的印象。兹引1953年10月14日邓校长致新生的欢迎词以窥一斑:

亲爱的新同学们:

你们从祖国各个地区来到这里,壮大了我们的队伍,增加了我们健康的新鲜的血液,我在这里表示由衷的热烈欢迎!

同学们!祖国的任何一块土地,都是可亲可爱的,我们这里也是同样可爱的祖国的土地,我们同热爱我们的家乡一样热爱它吧!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我们生活在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改造历史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准备做一个祖国建设的好干部。

因此,我们来到这里,一定要自觉的服从国家的统一分配,为加强我们的学习而奋斗!为把我们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真能担负起国家建设任务、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人才而奋斗!为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而奋斗!

图片 53.png

图片 54.png

邓初民编著的教材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半个世纪的岁月虽已流逝,邓初民校长的师长风范却在一代又一代山大人中间长久流传,他历经四个历史时期、沧桑90年的奋斗生涯已成为山大人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

邓初民,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石首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12年考取宋教仁办的武汉江河大学,次年留学日本。1919年到山西太原进山中学和法政专门学校等校任教。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湖北法科大学教务长,经董必武介绍,秘密参加国民党工作。北伐攻克武汉后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任武汉中山大学教授,并在毛泽东主持的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任课。“四一二”政变后转移至上海,参加党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家联盟,并担任“社联”主席,积极从事宣传鼓动工作,并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学、法政大学任教。1933年被国民党解聘后至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因支持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被迫出走香港,后又辗转流离,受聘于广西大学。抗战期间,先在成都朝阳学院任教,后至重庆从事抗日民主运动。1941年在重庆加入中国人民救国会,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任中央委员,主编《民主星期刊》和《唯民周刊》等进步刊物。1947年由上海转赴香港达德学院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山西大学校长,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81年2月病逝于北京,享年92岁。

山西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邓初民先生的大型雕像已耸立在这所与时俱进的校园。瞻仰邓老雕像,我仿佛听到了他的爽朗笑声。